操作台前,食指和大拇指默契配合,将泛着银色光泽的射频转接器,送入放大器取像框内,在20倍成像下,接口圆整。昨天,在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的嘉兴市翼波电子有限公司来料检测区,检测员姚春容左手取放转接器,右手拿刷子,专注地进行着检测工作。
“出口标准只需放大10倍检测,我们的标准是20倍。”公司董事长周赤伟手指着检测成像屏幕,言语间透露着对品质的执着。
射频电缆组件属于细分领域,是用来传输射频信号的“神经网络”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、无线路由器、电视等设备,都是通过射频信号来实现信息传输与接收。
“我们不仅要走新路,还要走在前列。”翼波电子成立于2013年,周赤伟在选择赛道上,只选“小市场”,客户体量在5亿元以下,且国内无人生产的产品。
展厅里,一款黑色护套的组件格外引人注意,这是由企业自主研发的SPACE宇航系列星上射频互联组件。看起来普通,但有六层特殊材料电缆组成,比普通电缆重量还要轻约15%,耐热性好。
航空领域射频电缆组件产品要求极为苛刻,既要体积小、分量轻,又要满足湿度、温度等要求,同时还要保证传输频率稳定,技术壁垒极高。
2021年,翼波电子紧盯商用卫星赛道,2年间,5名研发工程师,其中一名一周24小时住在客户那,根据客户需求不断调整解决方案,研发总费用超500万元。那时,周赤伟来回奔走北京开会,在行业大佬云集的会场,只是坐在角落的“旁听者”。
商用卫星项目实验周期长达一年,棘手的是,宇航认证鉴定资源长期集中于头部企业与上市公司。作为一家民营企业,做一次宇航鉴定费就要200万元,即使鉴定成功,也只是代表了产品符合要求,用不用仍存在不确定性。
2年间,颗粒无收,但不管多难,都要坚持。
面对挑战,翼波电子不仅加大研发力度,还斥资200万元打造无尘车间,全面升级生产工艺;依旧保持着以客户驻地为“家”的热忱,根据定制化需求反复优化方案……
这份执着与毅力,打动了不少客户。如今,翼波电子作为商业卫星领域的二级供应商,研发超轻宇航级电缆组件,填补国内超轻宇航电缆领域短板,已有50颗商用卫星采用翼波电子的产品。
翼波电子又紧盯低温应用领域,不仅将创新之路走通,更走长、走宽。近几年,企业产值每年实现30%增长。
“该高密度集束互联系统分很多温区,从常温到零下273度,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全国产化通过鉴定的企业,实现100%替代进口!”周赤伟指着展厅里的产品,颇为自豪。
低温应用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,其产品的作业环境对于温度要求近乎苛刻,需在绝对零度环境下工作,且传输功率信号时几乎不能产生热量。
挑战不可能,把不可能变为可能!翼波电子组建5人专项研发团队,长期派驻技术人员密切对接客户,根据定制化需求不断摸索。
低温应用产品需要在降温条件下做无数次实验验证,2到3周做一场小实验,2个月一场大实验。设计、开发、打样、测试,失败了又修改方案,新方案重新开发、打样、测试……历经一年半时间,100余次实验反复推倒重来,不断迭代创新。
去年底,低温应用设备全部测试完成,并通过了客户使用鉴定,打破国外垄断,实现了国产化。今年已交付4台低温应用设备,多家企业已应用于生产线上。
昨天下午,公司销售经理胡玺正在做出发前的准备。5天后,他将前往2200多公里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,见证6颗卫星以“一箭六星”方式搭载朱雀二号改进型运载火箭问天的历史性时刻。
“我们虽然只是提供卫星中的一个小部件——航天射频电缆组件,但相当于替卫星的心脏搭桥。”第一次去酒泉的胡玺难掩激动情绪。
周赤伟走进办公室,嘱咐道:“这趟去酒泉,可得多拍点视频给大家看看。”
系统提示
暂未获得追溯平台使用权限,下载《追溯平台申请书》,填写企业信息盖章后上传,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平台使用权限。